确保巨大的经济规模是中国经济增长之源

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宣布,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中国会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一雄心壮志,中国代理退税、产地证需要保证未来30年的强劲经济表现和包容性发展。问题是究竟如何做到这一点。

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一步是了解中国过去成功的原因。以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清单:20年的增长已经增加了20年;城市化率大幅上升,从1978年的18%增加到2016年的57%;贫困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16年的50000;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消灭贫穷。

但是,中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兴旺发达的。据原国家计委统计,1977年前的十年动荡时期让中国损失了5000亿元人民币(约合70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这相当于建国前30年全部资本投资的80%,超过了同一时期固定资产的总价值。

1978年,约84%的中国人在一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生活;人均收入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平均水平的3分之1以下;85%的中国人在农村生活,孤立,衣食等基本必需品不足。

1978年,当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战略时,一切开始发生变化。由于这种转变强调不断试验、监测和适应,在强劲的出口增长带动下,以最近经济业绩突出的国家吸取的教训为指导,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轨道。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鼓励外国输入刺激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行业的增长。随着这些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变得具有竞争力,它们促进了逐渐的结构变革、资本积累以及生产率和增长。

这意味着尽管国内市场规模庞大,但中国经济仍然严重依赖对外贸易。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数据,2017年的贸易约占GDP的38%,这一比率仍然很高,对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事实上,在过去4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加工贸易占贸易的很大一部分(超过一半),主要依靠外国直接投资。

一开始,由于设备和技术的缺乏,中国甚至没有进口加工材料;相反,中国主要负责加工和装配客户提供的材料。当中国开始获得所需的设备时,设备主要来自外国投资者,并给当地公司留下了很少的影响。直到1990年代,中国开始处理更大比例的进口材料。

这一缓慢的开端突出了中国利用先进经济体的优势来克服其弱点的战略。但考虑到一些机构扭曲,包括金融部门对私营公司的歧视,中国企业加入全球价值链的更好方式可能是”过度使用”外国投资。

随随着20世纪90年代加速的经验和资本的逐步积累,中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如上海)和地区(如长三角),以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国政府还鼓励当地公司与外国公司合资组建合资企业。最终,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此外,中国不稳定在全球价值链的底部,而是继续攀升,追求快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在过去15年中,中国能够大幅减少对外资的依赖。

不过,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考虑到经济衰退的长期性质,包括全球对中国出口代理退税需求的下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极高,以及劳动人口的下降,都有可能继续下去。因此,中国要想在2049年成为发达经济体,就必须对其增长模式做出重大改变。

中国领导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两位数GDP增长时代结束后,中国领导人正试图抑制信贷增长,更广泛地说,削减债务和金融风险以遏制增长放缓。此外,中国还在努力促进高科技产业的新增长。为此,它加快了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开放。

但是,要实现习主席提出的愿景,中国必须走得更远,从根本上转变其增长模式,以确保在国内市场创造更大的收入增长。因此,内需的急剧的可持续增长是关键。首先,这需要持续快速的城市化,未来30年,较发达城市的人口将增加2-2.5亿。

此外,这一目标的实现将取决于有形基础设施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对机械和设备的大规模投资。这要求在相对萧条和受保护的市场部门,特别是服务部门,不仅对外国公司,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私营企业,取得更快的进展。简言之,中国必须使其相当大的规模成为增长的源泉。尽管如此,它还需要确保国内竞争的公平,扭转过去十年私人投资信心下降的趋势,并提高经济的整体生产率增长。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无疑从对出口的关注中获益良多。但是,未来30年,成功的关键将是释放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特别是清除阻碍民营企业创造力扩张的某些障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超越对发达国家的模仿,在创新方面引领世界。

为您推荐:

产地证改证重发复杂吗?怎么操作

生产企业与外贸公司的进出口许可证有哪些不同